“双一流大学”太有钱了?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
2022-03-07
[摘要] 对于985院校、211院校,想必大家都还是比较熟悉的,不过对于“双一流”相关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,为什么大家都执着于考入“双一流”大学呢?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“双一流”:
        对于985院校、211院校,想必大家都还是比较熟悉的,不过对于“双一流”相关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,为什么大家都执着于考入“双一流”大学呢?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“双一流”:

什么是“双一流”

        首先,给大家科普一下,“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等重点建设项目现已统筹为“双一流”建设。


        那么,“双一流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我们常说的“双一流” 指双一流建设,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。
        简单来说就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,促进特色发展;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、重点建设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。

双一流大学和普通大学有何区别?

1.双一流大学太有钱了!

        双一流大学最大的福利就是国家资金支持。财政拨款是中国高校的最重要资金来源。高校经费预算,反应的是对学科建设、教学、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。
2021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经费出炉!其中清华大学的年度预算超过了300亿元,高达317.28亿,预算经费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山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山东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同济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四川大学等10所高校预算总数也都过百亿元。


2.学生科研:有钱才有更多的机会!

        同学们费心费力考个大学,总不会想还和高中一样只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吧?

        上了大学,尤其理工科的学生要想在大学里学到真本领、认真搞点科研,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定要跟上!而这,就要看一个学校的科研经费有多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以2015年高校科研经费前十名为例,清一水的双一流,动辄几十亿的数量级!而普通二本学校一年才只有几千万,这样的差距会导致什么呢?给大家分享个故事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某同学,过去在一个普通二本大学读生物制药专业,所谓实验课,就是按照流程,主要看看老师咋做,然后抄个实验报告。这也没办法,实验的试剂、器材都是要花大价钱的,就是让你“感受一下”这个成本,还有很多学校付不起呢。
        考研时他拼命考进一所双一流,开学后在导师的实验室遭了一个月的“鄙视”,因为他连很多基本的实验器材都不知道怎么用!当时他后悔得肠子都绿了——没上双一流,一生要受苦!

        文科生可能会说了:我们又不需要做实验,这有啥差别?话说,文科生总得“博览群书”吧?图书馆资源也是大问题,下表是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图书购买力:
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学校光买图书一年起码也有上千万元,而榜单下端的二本学校一年最多几十万。图书馆要是钱不到位,你查资料基本就只能翻一堆上世纪80、90年代的“经典”了,想看新数据和资料?只能靠自己的百度搜索能力补充了...
        而最能开拓文科生眼界的,还有前沿学术讲座。讲座能请到什么样的人来,可不是砸钱就能搞定,还要看学校老师的人脉!比如哈佛博士毕业的教授请个老同学来学校走一圈,学生们就可以轻松get到世界级最新的科研成果。可能大一才上两个月,就能听到哈佛燕京学社和东京大学顶尖大师的讲座,而这些教授的姓名,估计好多二本大学生毕业了都没听说过!
        而名师哪里最多?双一流!非双一流的学生呢?要么厚着脸皮去蹭讲座,要么听视频公开课吧!

3.出国:老外认可的中国大学就那几所!

        海外名校也青睐双一流的学生,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。国外读研、读博一般都是靠申请,不需要考试。无论国外大学对中国大学情况多么了解,毕竟中国大学如此之多,人家也无法了解得那么清楚。所以很多国外名校虽然会综合参考你所在学校和专业的排名,但还是更信赖中国的双一流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:某些大学在国内很难考也比较牛,但其毕业生在申请留学时却因为不是双一流而被歧视,甚至被拒绝,真是欲哭无泪!


4.就业:双一流是最简单粗暴的筛选网

        以前,知名企业在招聘时会明文规定“须双一流院校毕业”。现在有法律法规限制,很多不敢直接这么说,但会在审核简历时用“毕业院校”作条件,悄悄地筛掉非双一流出身的人。
        其实,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因为歧视,但简历实在太多,企业需要花最短的时间和成本找到能力较强的人,一个一个来筛选,这个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,没企业愿意出。所以,用双一流大学这样的标签来筛选人才,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!

5.各校校友:拉一把/帮一下,让你快一步!

        心灵鸡汤常说,"看一个人是否优秀,要看他和谁在一起"。很多企业也是看重双一流大学学生背后的资源,这样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,相互提携。

        举例来说,银行业务员揽储,一个双一流大学出来的,他参加两次校友会、同学会,可能就能把任务完成。这比等待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点一点积累人脉,可节约了太多的成本。

6.考公务员、留校做老师,机会更多!

        企业公开招聘,只是把双一流作为隐形条件。非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最可怜的,是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一些部门和岗位在招聘,所以他们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。
        比如,很多中央部委的选调生,或是一些涉密部门的招聘,都在双一流大学进行定点招录和前期筛查。通过定点招录和筛查的人,才有报考的资格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很多男生想当中国的007,可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国家安全机关去普通大学招录毕业生?除此之外,像大学生村官计划、还有部分省份的选调生,也会有同样的限制条件。
        可不要小看这些岗位!可能收入不高、条件艰苦,但毕业生一旦被录用就拿到了公务员身份!
        对想留在高校教书的同学,双一流出身更重要!在高校老师的招录上,越好的院校越严苛,哪怕你博士是在美国常青藤院校拿的,如果在国内读的本科不是双一流,一样有可能被拒绝。当老师要求高点儿也正常,可辅导员、行政人员(有事业编制),好一点的高校也是要求你本硕都是双一流。

        实话实说,招聘时学历歧视最严重的,就是高校!不仅双一流高校,好一点的本科院校基本如此。


7.双一流保送研究生so easy

        说到双一流的优势,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指标,就是保研率!很多考生填报志愿时,也会考虑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是否容易读研。
        曾经听过某二本院校的老师激励学生说:你要是考研分数刚过控制线那基本就没戏,没使劲考出400以上你怎么和双一流出来的学生竞争?
        这话虽然夸张点儿,但也有道理。比如,两名学生同时参加复试,甲来自双一流院校,初试成绩370分;乙来自二本院校,初试成绩380分。面试表现两人难分伯仲,如果你是教授,你选谁?
        一位导师说,他选甲。倒不是学历歧视,而是他觉得二本院校的学生,尤其某些考研名校,大多很早就开始准备考研,基本上都是考试能力强、综合能力差。而双一流的学生往往不会像二本学生那么重视考研,他们可能在做实验,做项目,写论文,最后才为考研做准备。虽然他们可能不会像二本学生那样得高分。但在理论上能接触到更广的知识面,这对今后的学习研究更有帮助。
        还有一位负责研究生招生的双一流高校老师透露:双一流院校导师更愿意接收双一流院校的本科生,若是录取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,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下嫁。高校愿意花钱来提前抢人,都是想让自己的生源质量好看一点,双一流的生源占比高一些,学科评比时也会占优势。

8.评奖学金发补助:双一流更有优势

        国家发放的助学奖学金,对双一流院校是相对倾斜的。
        某双一流高校,一个60人的班级,有30多个助学金的名额,以至于最后评出了很多看起来很富裕的“贫困生”。而在普通二本,200多人的大班里,只有5个助学金名额,贫困的孩子要排着号,四年下来,困难学生都能拿到一次就不错了!
        再说助学贷款,考入双一流学校的学生现在几乎不会因为没钱读不起书,助学贷款基本能做到全覆盖。而在普通二本,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申请不到助学贷款,申请到了,要么金额有折扣,要么要求毕业前还多少,否则就不给发毕业证。因为助学贷款是银行发放的,他们即使不考虑利润,也得考虑贷款安全。双一流大学毕业生有学校做担保,毕业就能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,还款基本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奖学金,非双一流院校,可能只有国家奖学金和综合奖学金在那,这钱是国家出的,名额很有限。不拿全班第一、第二,真是想都不要想。而双一流院校则有各种校友和企业捐赠的奖学金,什么某钢铁励志奖、某汽车雏鹰奖、某教授勤奋奖……只要不挂科,小伙伴都有机会拿。


        华侨生联考,400分轻松入读国内双一流名校,圆您名校梦!

        如何获取华侨生身份,关注我们了解详情。